从2020年至今,无论是疫情的影响、市场与技术的变革,还是当下经济环境、政策、行业上下游的变化,都对标签印刷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标签印刷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本文,笔者聚焦数字印刷,从应用现状、应用思考、未来发展等角度和大家探讨近年来该技术在标签印刷领域内的发展变化,希望给予行业同仁些许启示,从中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从设备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在标签印刷领域,当前数字印刷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蓬勃发展态势。
一方面,国产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加速布局,通过不断优化整合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国际领先的技术资源,快速推出了更加适合中国标签市场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诸多新品,并在产品更新迭代上表现出比预期更快的更新能力。
另一方面,国际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在深耕国内标签市场多年后,也加快研发并推出了许多更接地气的设备,让中国的标签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随着数字印刷设备的广泛普及,大部分标签客户已经认可了数字印刷方式,对数字印刷设备的能力以及局限性也了解得更加清晰和准确,同时对数字印刷设备的使用也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目前,已经有很多标签客户通过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从市场因素的角度来看,受疫情的影响,对标签印刷企业而言,升级数字化生产流程变得尤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推动了数字印刷在标签印刷市场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
首先,疫情期间,标签市场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要素的不确定性增加,而缩短整个印刷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我们知道,数字印刷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缩短印刷流程,具有“短平快”的生产特点,非常契合疫情期间千变万化的管控影响。比如,在因疫情管控造成人员、物流节点减少甚至消失的情况下,标签印企接到急单,如果采用传统印刷方式会让企业举步维艰,而数字印刷因其印刷工艺特点,可以在人工少、时间短的情况下借助其灵活多变的技术应用,为客户提供及时的印刷服务,从而将疫情管控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随着千禧一代成为市场消费主力,个性化、定制化、信息化成为消费新风向。这些消费新风向反映在标签订单上,表现为短单越来越多、交货周期越来越短,同时对产品的防伪要求、追溯要求以及信息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传统印刷设备而言,如果想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数字印刷设备的特点正迎合了这些市场新动向。换言之,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需求变得更加碎片化,也加速了标签“短平快”市场趋势的形成,数字化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
随着数字印刷的广泛应用,很多企业都想通过数字印刷来实现更多产品的应用创新,然而在这里容易存在一个误区:是不是只通过一台数字印刷设备就能实现更多的应用创新呢?很多人不得而知。另外,近年来“数字+传统”组合印刷的概念在市场上也较受追捧,但人们对其含义理解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以上两点,笔者在这里也想发表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谈到数字印刷的应用创新,如果只关注印中这一过程,也只能部分补充传统印刷的不足,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应用创新。如果想真正实现应用创新,正确的概念应该是印前、印中和印后三个部分都要实现数字化,即除了要实现印中数字化(数字印刷设备),还要实现印前数字化(订单管理数字化、合理化)和印后数字化(印品整饰、分类、后加工等),只有达到印刷全流程的数字化,标签印刷企业应用创新的途径才会变得更加丰富。
比如,印前实现数字化,就能实现精细订单的管理,如订单是否盈利?如果当前条件下不能盈利,通过优化何种印刷流程可以实现盈利?交期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出现意外,交期风险应该如何规避?哪些订单安排传统印刷方式生产、哪些订单采用数字印刷方式生产的总利润会更好……这些都是印前数字化的优势,可以避免标签印企在接单环节的失误,提前预判风险,做到尽可能的科学规避。
再比如, 印中实现数字化,即采用数字印刷设备承印适合数字印刷的订单,通过数字印刷工艺,体现标签印刷企业的核心价值(如质量稳定性、独创性等),避免单一的价格竞争,进入真正的品质竞争,从而确保标签印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印后实现数字化,除了可以确保交货期以外,对小批量、多品种和高附加值的订单生产管理,也至关重要。
总之,全流程数字化意味着在任何生产节点上都可以突破传统模式下的固有模式,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创新。当然,对于目标市场而言,传统工业用标签因其在生产标准上有着严苛的要求,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存在诸多困难,而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市场是快消品标签市场,该市场的标签需求变化较快、周期较短,非常适合数字印刷设备的特点。此外,如果可以运用数字印刷工业生产的专业性和流程化、标准化,进入部分商业印刷领域,快速盈利的目标就会更容易实现。
关于“数字+传统”组合印刷方式,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其基本概念。如果是在传统印刷机上增加数字印刷机组或者在数字印刷机上增加传统印刷机组,又称之为混合印刷,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并不是合理的发展方向。原因很简单,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两种印刷机型的原理不一样,使用的油墨也不一样,要想在相同的承印材料上实现相互匹配的印刷品质、印刷速度,可以说非常困难。当然,如果是简单的相互补充,则另当别论。比如,数字印刷设备增加传统专色单元或者传统印刷设备增加喷码单元,在工艺上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想要实现更高程度的混合印刷,笔者觉得难度很大。
如果把“数字+传统”组合印刷理解为一家标签印刷企业同时拥有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两种印刷手段,从而可以丰富标签印企的印刷方式,笔者觉得倒是比较现实的最优组合。标签印企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优势,整合标签印企的订单生产管理,实现最佳的生产模式。
此外,结合之前的思路,印后加工工艺也需要有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两种手段相结合。在印后加工工艺上,笔者个人认为最好能实现离线独立流程,虽然可以在某个生产节点上进行联机组合,但整体而言笔者还是推荐离线方式,这样才能发挥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两个流程的最大优势。当然,如果能实现模块化组合,比如设计各个后道加工模块时,考虑到各个模块的连线连接和配合,实现各个功能模块(包括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自由组合,则是最理想的方式,也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当前,数字印刷仍处于技术积累阶段,简单来说就是数字印刷设备可以满足某些标签生产领域的需求,变得“可以印”。
就技术本身而言,数字印刷下一步发展就需要提升到“印得好”的水平。这就需要设备制造商在除了研究硬件规格外,还需要考虑油墨与承印材料的兼容性。油墨应该与承印材料具有足够好的兼容性,才能够满足印刷速度和印刷品质的双重需求。关于油墨和承印材料的兼容性,是一个双向问题。在向市场推进数字印刷设备时,除了对印刷设备的性能要求外,还需要对印刷品进行大量的、各种条件下的测试(如印刷品质、耐候性、附着力等),此时就需要材料厂商能够推出更多针对数字印刷的承印材料来满足这些标准,让数字印刷设备和数字印刷承印材料可以同时推向市场,共同发展。此外,在众多数字印刷技术中,喷墨印刷因其结构简单,扩展性强,将会是数字印刷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标准上来看,当前很多印刷标准都是基于传统印刷方式制定的,并不适合数字印刷。因此,为了鼓励数字印刷的持续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适合数字印刷的印刷标准。这个标准需要秉持印刷的本质,去除不必要、不适应的指标,从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出发,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鼓励数字印刷发展。
从市场上来看,按照市场决定论,即市场走向决定设备制造的发展走向,相信随着市场需求的碎片化,数字印刷肯定会持续蓬勃发展,这是一种商业规律。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仅供配图使用)